专家论坛

  • 共建老年性眼病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

    冯俊;张伟道;李欣;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提速,老年性眼病人群基数大幅提升,系统性开展老年性眼病防治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本文以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老年眼病专业委员会为依托,首次提出老年性眼病的常见病种,对临床常见老年性眼病的中医、西医认识、相关临床检查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老年性眼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该体系是一种医患联动、社会参与的老年性眼病“五位一体”防控新模式,以“三早”“三防”“三治”为中心原则,以危险因素管控、病因规避、病机干预为核心;在“五位一体”防控体系中,以眼科医生和老年眼病患者为2个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枢纽,并在政府和媒体的支持下,为老年眼健康和老年性眼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支持。

    2023年06期 v.33 50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实验研究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青紫蓝兔模型的建立及其特点比较

    张欣欣;谢立科;郝晓凤;

    目的 评价2种方法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青紫蓝兔模型的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 42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6只、模型1组(MG1)18只、模型2组(MG2)18只。CG组不做任何处理;MG1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悬液皮下注射进行预先免疫,19 d后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结核分枝杆菌H37Ra建立EAU模型;MG2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耳缘静脉及玻璃体腔二次注射法建立EAU模型。所有动物分别于完成免疫后第1、4、7、14、21、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眼前节照相、眼B超、眼底照相观察眼部情况,根据自拟的EAU青紫蓝兔模型症状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1)发病时间与周期:MG1组所有青紫蓝兔在完成诱导后第1天均初发炎症,第4天炎症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逐渐消退,症状持续4周以上。MG2组13只(72.22%)青紫蓝兔在完成诱导后第1天初发炎症,第4天炎症达到高峰,之后炎症开始逐渐消退,以眼前段炎症为主,症状持续4周以上;其余5只(27.78%)初发症状时间及症状高峰时间不一。(2)症状表现:2组青紫蓝兔眼部表现均为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及渗出、瞳孔受损、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3)症状评分:与CG组比较,MG1、MG2组青紫蓝兔各时间眼部症状评分均升高(MG1:_(1d)=12.550,t_(4d)=12.620,t_(7d)=14.090,t_(14d)=11.610,t_(21d)=12.530,t_(28d)=41.470,均P=0.000。MG2:_(1d)=2.600,P=0.016;t_(4d)=7.293,t_(7d)=8.354,t_(14d)=7.410,t_(21d)=6.843,t_(28d)=7.397,均P=0.000);与MG1组比较,MG2组青紫蓝兔诱导后第1、4天眼部症状评分降低(t_(1d)=4.062,P=0.000;t_(4d)=2.359,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2组间眼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EAU青紫蓝兔模型其眼部表现与人类葡萄膜炎相似,MG1的初发炎症时间、炎症高峰时间、炎症严重程度及炎症变化趋势均一致。MG1较MG2的稳定性更好,可重复性更强,可作为理想的全葡萄膜炎研究的动物模型。

    2023年06期 v.33 506-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临床研究

  • 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疾病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税嘉诚;毕徐齐;朱笑莹;杨永升;刘成源;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眼科应用的热点及趋势。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WOS)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中AI技术应用于眼科领域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该领域发文、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学信息,解析AI在眼科中的应用热点及趋势,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1)发文趋势:分别在WOS和中文数据库中筛选得到387篇和29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从2017年开始以“AI+眼科”为主题的论文数量开始爆发式的增长。(2)机构:国内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发文量最高,国外为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3)国家:中国和美国发文量最高,国际影响力方面英国处于领先地位。(4)关键词:主要涉及了3个层面,(1)数据层面,涉及电子病历、图像数据、眼科中心等;(2)算法层面,涉及到深度学习、图像识别、图像分类等;(3)应用层面,主要涉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黄斑变性等。结论 AI技术在眼科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目前已在多个眼科疾病中有了应用案例,但目前AI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眼科图像数据智能处理方面。电子病历系统是集数据、算法、应用一体的平台,建立智能化、标准化眼科电子病历系统,有望促进AI在眼科领域应用的进一步扩展,推动眼科学的进步。

    2023年06期 v.33 512-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眼病的疾病谱与适宜病症的研究

    陈静;徐红;金美;张仁;

    目的 总结近5年针灸治疗眼病的疾病谱,探讨分析针灸治疗眼病的适宜病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检索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正式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眼病的文献,通过整理、筛选、归纳,总结近5年的针灸眼病谱;同时与既往已经发表的2篇针灸眼病谱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探究针灸治疗眼病的适宜病症及其发展变化。结果 (1)针灸治疗眼病的文献结果:近5年针灸治疗眼病的文献共有588篇,包含38种病症,以干眼的文献最多(24.8%),其次为近视(12.1%)、视神经萎缩(10.0%),治疗最多的疾病类别为视网膜疾病与视神经疾病;(2)近5年适宜病症分级:(1)一级适宜病症,为干眼、近视、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弱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2)二、三级适宜病证无;(3)四级适宜病证,为Graves眼病、黄斑变性、眼底出血、视疲劳。(3)与既往研究比较:适宜病症中,视神经萎缩、弱视、干眼、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近年来临床应用有上升趋势,近视、眼肌麻痹略有下降趋势。不同时期适宜病症涵盖的疾病类别均以视网膜病与视神经疾病为最多。结论 近5年眼病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不断更新变化,从外眼病、炎症性眼病、常见眼病向眼底病、非炎症性眼病、难治性眼病转变,但仍以干眼、近视、视神经萎缩研究最多,视网膜病与视神经病研究病种最为丰富。

    2023年06期 v.33 519-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NAION的组方规律

    李嘉莹;于蓝;田妮;钟瑞英;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内服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5月31日以中医药治疗NAION的文献。将涉及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统一化处理后,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文献69篇,包含方剂121个,涉及中药122味。四气以平性最多(28味,22.95%),五味以甘味药最多(49味,40.16%),归经以肝经用药最多(49味,40.16%)。(2)高频中药用药频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有20味,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当归(84次,68.85%)、川芎(62次,50.82%)、赤芍(58次,47.54%)、茯苓(57次,46.72%)、红花(49次,40.16%)。(3)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关联度较高的3组组合分别为川芎-当归;红花-桃仁、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当归。(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共得到4类组方,功效分别为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活血通络、健脾补气;益气健脾、补气生血;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能客观地反映中医药治疗NAION的用药规律。NAION的中医药治疗原则强调攻邪不忘扶正,以活血通窍为基本治法,兼顾益气滋阴养血。

    2023年06期 v.33 525-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目痛的用药规律

    闫起;李泽光;梁华;周忠光;杨波;姜北;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目痛的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目痛的方剂,将纳入方剂所涉及的药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其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规律,并对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及新方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筛选出内服方88首,涉及药物160味。四气以寒性药最多,共76味(47.50%),五味以辛味药最多,共52味(32.50%),归经以肝经最多,共34味(21.25%)。(2)使用频次统计:使用频次≥8次的药物有27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防风(36次,40.91%)、菊花(28次,31.82%)、当归(28次,31.82%)、川芎(27次,30.68%)、黄芩(22次,25.00%)。(3)高频中药关联分析:可得到4类药物,分别为辛散疏风类、明目退翳类、清热泻火类和养血祛风类。(4)组方规律分析:得到12首新处方,功效分别为凉血解毒、理气散瘀、养血疏风、祛风明目、清热化瘀、疏风理气、祛风化痰、清热生津、清宣疏风、疏风退翳、清热消肿、泻火解毒。结论 目痛是以肝经为主的脏腑失调,外邪侵袭的结果。治疗目痛多以疏散风邪、安和脏腑、兼顾虚实、同调气血为主。

    2023年06期 v.33 530-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临床经验

  • 通络润目汤治疗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临床研究

    杨秀慧;周尚昆;王嘉玉;

    目的 观察通络润目汤治疗蒸发过强型干眼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蒸发过强型干眼的138例(138只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70只眼)采用通络润目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68例(68只眼)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等疗效指标。结果 (1)OSD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43,P=0.000),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OSD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4,P=0.000)。(2)BUT: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30,P=0.000),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00,P=0.000)。(3)SⅠT: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8,P=0.000),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8,P=0.000)。(4)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1,P=0.041)。结论 通络润目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够促进泪液分泌,改善泪膜功能,能够改善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状。

    2023年06期 v.33 534-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 老年结膜松弛症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文杭;李福凤;刘江;宋正宇;项敏泓;

    目的 研究老年结膜松弛症(CCh)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其与眼表之间的关联性,以求进一步诠释CCh的病因病机。方法 纳入2019年2月—2020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诊断为CCh的60岁及以上患者250例,均以右眼纳入研究。采用CCh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利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主研发的“便携式中医智能镜”获取CCh中医证素,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Ch临床分级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Ⅰ)评分的关系:Ⅰ级OSDⅠ评分为(12.15±3.97)分,Ⅱ级为(20.9±3.82)分,Ⅲ级及以上为(27.42±4.3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42,P=0.000)。(2)CCh临床分级与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关系:BUT<10 s的患者分别为Ⅰ级21例(77.8%),Ⅱ级121例(72.9%),Ⅲ级52例(91.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5,P=0.017)。(3)CCh临床分级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的关系:SⅠT<10 mm的患者分别为Ⅰ级20例(74.1%);Ⅱ级98例(59.0%);Ⅲ级48例(84.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0,P=0.002)。(4)CCh病位证素研究:病位证素分布于肝、脾、肾三脏,以肾最为多见,其中单一病位证素的共64例,分别为病位于肝29例,病位于脾20例,病位于肾15例。病位证素组合以两病位证素组合为主,为肝+脾、肝+肾、脾+肾共113例,三病位证素组合为肝+脾+肾共34例.(5)CCh病性证素研究:CCh病性证素出现的频率依次为阴虚(34%)>气虚(30%)>气滞(18%)>痰湿(9%)>阳虚(9%)。病性证素组合以气虚+阴虚最多(99例),其次为阴虚+气滞(48例),气虚+气滞(48例)。结论 老年CCh中医证素分布病位证素以肾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为主,采用中医智能设备可客观、有效、准确地获取CCh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可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分型。

    2023年06期 v.33 538-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芍药甘草汤眼贴治疗视疲劳的即时疗效观察

    林恺;刘新泉;缪晚虹;王思瑶;吴紫雯;高帆;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眼贴治疗视疲劳的即时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诊治的视疲劳患者90例(180只眼),随机分为中药眼贴组(A组)、纯净水眼贴组(B组)和休息组(C组)各30例(60只眼)。A组予中药眼贴贴敷治疗;B组予纯净水眼贴贴敷治疗;C组嘱患者闭目休息。3组均观察20 min。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和集合近点,并做统计分析。结果3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和集合近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_(A组)=14.198,t_(B组)=12.515,t_(C组)=7.131,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间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24,P=0.000)。两两比较,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症状积分均较A组升高(t_(B组)=2.386,P=0.019;t_(C组)=4.787,P=0.000);与B组比较,C组症状积分较B组升高(t=2.143,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调节幅度:治疗前后比较,3组治疗后调节幅度均较治疗前升高(t_(A组)=4.168,P=0.000;t_(B组)=4.557,P=0.000;t_(C组)=2.538,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3组间调节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相对调节:治疗前后比较,3组治疗后正相对调节均较治疗前降低(t_(A组)=7.957,t_(B组)=7.545,t_(C组)=6.099,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3组间正相对调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负相对调节: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组间负相对调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调节反应:治疗前后比较,A组、B组治疗后调节反应均较治疗前降低(t_(A组)=2.980,P=0.004;t_(B组)=2.795,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间调节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集合近点: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组间集合近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眼贴能较明显改善视疲劳即刻症状,而在提高视功能方面效果不明显,可能与治疗时长及次数有关。

    2023年06期 v.33 54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传承与发扬

  • 国医大师李佃贵应用浊毒理论辨治葡萄膜炎的经验探析

    王绍坡;任孟伟;宁志豪;孙润雪;邢璐璐;李佃贵;

    浊毒理论由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提出,浊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浊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有害的不洁物质,而狭义的浊毒是指由于湿浊、谷浊久蕴化热而成的可对脏腑气血造成严重损害的黏腻、秽浊之物。浊毒致病广泛,浊毒理论可用于指导各种疾病的辨证及治疗。本文概括总结了李老的浊毒理论,并在浊毒理论的指导下辨治葡萄膜炎。葡萄膜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不畅,化生浊毒;脾胃损伤,浊毒内蕴;正气不足,外感浊毒;浊毒伤阴,阴虚火旺。治疗以健脾益胃、化浊解毒、凉血通脉、调畅气机为主。化浊解毒为核心治则,健脾益胃、凉血通脉与调畅气机辅助化浊解毒功效的实现,脾胃健运,则气机调畅,血脉畅通,一则可从根本上截断浊毒的生成,二则可有利于浊毒物质的排出。

    2023年06期 v.33 548-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宋剑涛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儿童干眼经验

    樊华;叶姗姗;王家宁;宋剑涛;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儿童干眼临床上可表现为干涩、眼痒、畏光、眼疲劳、瞬目增多(>15次/min)等症状,因儿童干眼在临床缺乏关注,时常误诊为结膜炎,常采取局部抗炎疗法,收效甚微甚至加重病情。儿童干眼相关因素多以视频终端、屈光不正、角膜塑形镜的使用、睑缘炎、过敏性结膜炎、烟雾暴露、全身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等为主。中医学认为,眼部疾病多与气血相关,目得血而能视,脏腑精气不及,则九窍不通。宋剑涛认为,儿童干眼的病因多为儿童形气未充,发育不足,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荣于目而致。临床上以益气健脾为治疗要点,在八珍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益气补血,荣养目珠,临床疗效甚佳。

    2023年06期 v.33 55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 张南基于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经验总结

    刘梦雨;张南;张珊;陈洋;曹旭;许家骏;

    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一种机制复杂的难治愈性眼科疾病。发病过程呈现出早、中、后期不同的临床特点。临床上,张南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早期中药治以凉血止血、散瘀行气,西医治疗基础病,消除血栓;中期中药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西医配合激光治疗;后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西医促进视网膜功能恢复,清除机化物;如果存在黄斑水肿,及时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术,中药健脾利湿去水肿。此外,张南强调基础病在缺血型RVO治疗和愈后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缺血型RVO患者应格外重视基础病的预防护理,防止病情反复发作。

    2023年06期 v.33 555-558+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学术探讨

  • 黄元御之眼科疾病诊疗思想探微

    陈子扬;谢立科;郝晓凤;

    黄元御首创“一气周流”学说,即“中气斡旋,四维升降的气机圆运动”。在论治眼科疾病时亦强调“一气周流”之理论。他认为,生理上目为清阳之门户,清阳上达,则七窍空明。病理上,这一气不能正常周流,或左路清阳不升,或右路浊阴不降,或二者兼有悉可致眼疾。治疗中主张“中气之治、升达左路阳气、敛降右路阴气”,具体包括疏木清风、培土泻湿、敛金降逆。通过学习其眼科疾病的诊疗思想,有助于丰富、完善临床治疗思维和学术理论。

    2023年06期 v.33 559-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伏邪所致婴幼儿霰粒肿的中医药治法与康复

    杨国辉;周剑;闫晓玲;罗现科;于欣宁;祁宝玉;

    霰粒肿是儿童临床常见的眼病之一,6岁及以下的婴幼儿霰粒肿患者具有易多发、易复发的特点。其病机关键为脏腑失调,伏邪作祟。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基于“伏邪理论”,运用中医“三联疗法”(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和中药眼膏外涂)综合治疗,标本兼治,治后平复无痕,复发者少。本文旨在拓展中医药治疗婴幼儿霰粒肿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与优势。

    2023年06期 v.33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个案报告

  • 老年痴呆症患者白内障术后认知障碍改善1例

    文艳娇;苏艳;闫晓玲;杨昌璐;周剑;韦企平;

    <正>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呈进行性加剧,主要包含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等~([1])。1项研究~([2])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症患者达到1,507万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可高达100%。众所周知,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痴呆症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亦逐年增加。老年痴呆症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视力状况或被认为是认知障碍导致的视力障碍,往往作为手术的排除标准~([3])。

    2023年06期 v.33 567-56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综述

  •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西医眼底疾病中的诊疗应用及展望

    朱笑莹;毕徐齐;税嘉诚;杨永升;刘成源;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AI诊断和治疗眼科疾病,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节省时间,还能够提高准确性。眼底疾病是导致视力下降和致盲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研究团队基于AI对许多眼底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AI在西医眼底疾病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等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预测;在中医眼底病中的应用则体现在AI与眼底病辨证论治的结合。本文对AI在中医、西医眼底疾病中的诊疗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2023年06期 v.33 569-573+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眼眶炎性假瘤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翟孟凡;谢立科;郝晓凤;祁怡馨;吴改萍;袁航;莫雅婷;

    眼眶炎性假瘤是一种特发性非特异性眼眶炎症,其临床发病率低,危害严重,患者常以眼眶疼痛、肿胀、眼球突出等症状前来就诊。目前眼眶炎性假瘤尚未形成统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但国内外学者在其诊治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如充分结合临床表现及诊疗病史、影像学、病理学、实验室等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提出药物治疗、放射、手术等治疗方法,此外新疗法及中医辨证论治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认可。笔者将中西医诊治眼眶炎性假瘤的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制定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06期 v.33 574-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 中医药治疗青少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陈绪爱;商庆新;徐向青;支洪伟;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骨骼肌易疲劳,症状具有波动性。青少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JOMG)作为中国独特的临床亚型,表现为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和(或)双眼复视、眼球活动受限。临床上中医治疗JOMG具有效佳、简便、验廉的优势,患者依从性高。本文回顾近10年各医家治疗JOMG的经验进行综述,结合病机特点,充分阐述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JOMG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3年06期 v.33 578-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系统评价

  • 高度近视与炎症相关性的Meta分析

    郭惠怡;毕鸿昊;黄子杨;刘新宇;朱若维;陈强;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探索高度近视的发展与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6个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收集自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所有有关近视与炎症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498例患者,NOS量表评分7~8分,均为高质量文献;近视相关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白细胞介素-6(IL-6)。高度近视组患者房水中的IL-8[SMD=-0.410,95%CI(-0.670,-0.150),Z=3.070,P=0.002]、IL-10[SMD=-0.460,95%CI(-0.770,-0.150),Z=2.950,P=0.003]、IL-1ra[SMD=-0.590,95%CI(-0.870,-0.310),Z=4.170,P=0.000]水平均高于低度近视或正常组,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眼内IL-8、IL-10、IL-1ra等炎症因子水平高于正常或低度近视患者,其可能导致了近视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并诱导近视的发展,但以上结论还需进一步高质量观察性研究数据证实。

    2023年06期 v.33 58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Meta分析及选穴规律

    阮秋梅;李光耀;杨创辉;谭惠元;李敏;

    目的 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DO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分析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SCI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9月所收录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利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风险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914名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升高[OR=5.500,95%CI(3.650,8.300),Z=8.130,P=0.000]、睑裂高度升高[SMD=1.570,95%CI(0.740,2.400),Z=3.700,P=0.000]、复视角度降低[SMD=-1.760,95%CI(-2.370,-1.150),Z=5.660,P=0.000]、斜视角度降低[SMD=-0.750,95%CI(-1.210,-0.290),Z=3.200,P=0.001]、瞳孔直径降低[SMD=-0.940,95%CI(-1.320,-0.570),Z=4.900,P=0.000]、生活质量评分升高[SMD=1.080,95%CI(0.380,1.770),Z=3.040,P=0.002]、不良反应率降低[OR=0.340,95%CI(0.130,0.910),Z=2.140,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项研究的选穴共涉及穴位28个,总频次116次,高频穴位包括睛明、攒竹、足三里等。结论 运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DOP较单纯西药临床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由于所纳入研究总体质量较为一般,其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佐证。

    2023年06期 v.33 58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医史文献

  •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神经眼科学的发展历程

    周芷伊;龙思羽;孙婉钰;王影;

    中医学对目系疾病诊治历史悠久,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其归属于现代医学神经眼科范畴。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西医神经眼科的快速发展,中医学在神经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飞跃。本文总结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神经眼科学的历史源流、发展和成就,旨在让更多中、西医眼科同行了解中医神经眼科学的发展。

    2023年06期 v.33 596-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