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

  • 人工角膜移植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北京护理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人工角膜作为一种特殊的角膜光学装置,为终末期的角膜盲患者提供了复明希望。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将中医内服、针刺、穴位按摩、辨证施治、情志护理等特色疗法与西医治疗及护理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人工角膜移植围手术期尚缺乏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诊疗指南。为此,本研究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和专家共识讨论,重点对围术期患者护理规范和应急预案进行标准化制定,旨在推广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人工角膜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提高术后并发症预防水平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025年08期 v.35 701-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实验研究

  • 组织交联术联合柴姜方对青光眼滤过术模型兔滤过泡瘢痕化的影响

    张伟道;李欣;陈杰;冯俊;

    目的 观察组织交联术联合柴姜方对青光眼滤过术(GFS)模型兔滤过泡瘢痕化的影响。方法 45只新西兰长耳白兔右眼行小梁切除术建立GF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G),组织交联术组(TC),组织交联术联合柴姜方低、中、高剂量组(L-CJ、M-CJ、H-CJ)。TC组、L-CJ组、M-CJ组、H-CJ组行组织交联术,另设不进行手术的对照组(CG),每组9只。L-CJ组、M-CJ组、H-CJ组每日灌胃柴姜方5.5、11.0、22.0 mL/kg,其余各组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4周,其间测量各组兔眼压,并进行眼前节照相记录滤过泡的形态。给药完成后采集眼球样本,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手术区滤过通道结构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1)眼压:术后14 d,MG组眼压低于CG组,TC组、L-CJ组、M-CJ组、H-CJ组眼压均低于MG组,M-CJ组、H-CJ组眼压均低于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滤过通道成纤维细胞:TC组、L-CJ组、M-CJ组和H-CJ组的滤过通道成纤维细胞数目均低于MG组,L-CJ组、M-CJ组、H-CJ组均低于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滤过通道胶原纤维增殖:TC组、L-CJ组、M-CJ组和H-CJ组滤过通道成纤维细胞数目均低于MG组,L-CJ组、M-CJ组和H-CJ组均低于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mRNA:MG组滤过泡组织TGF-β1、α-SMA mRNA表达均高于CG组,TC组、L-CJ组、M-CJ组、H-CJ组均低于MG组,M-CJ组、H-CJ组均低于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蛋白:MG组滤过泡组织TGF-β1、α-SMA蛋白表达均高于CG组,TC组、L-CJ组、M-CJ组、H-CJ组均低于MG组,M-CJ组、H-CJ组均低于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组织交联术联合柴姜方中、高剂量可能通过下调TGF-β1信号通路,抑制α-SMA表达,进而减少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胶原沉积,对GFS模型兔发挥抗瘢痕化作用,从而有效降低眼压并维持滤过泡功能。

    2025年08期 v.35 708-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临床研究

  • 针刺联合视觉训练对低度近视的作用研究

    樊晓瑞;孙河;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视觉训练对低度近视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3年6月—2023年9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视光门诊诊断为低度近视的儿童45例(45只眼)。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视训组、联合组各15例(15只眼),均以右眼为观察眼。对照组予睫状肌麻痹验光后验配单光眼镜矫正屈光不正,视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视觉训练,联合组在视训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均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比较等效球镜(SE)度数、眼轴(AL)、调节幅度(AMP)、调节反应(AR)和单眼调节灵敏度(MAF),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SE:3组治疗前后SE比较,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3、6个月SE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3、6个月SE变化量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SE变化量少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SE变化量少于对照组和视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3组治疗前后AL比较,时间效应、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AL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3、6个月AL增长量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视训组及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AL增长量均少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AL增长量少于视训组;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AL增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MP:3组治疗前后AMP比较,时间效应、组别效应、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训组及联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MP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AMP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AMP均高于对照组和视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训组治疗后3、6个月AM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3、6个月AMP增长量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视训组及联合组治疗后1、3、6个月AMP增长量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1、3、6个月AMP增长量均高于视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R:3组治疗前后AR及治疗后1、3、6个月AR变化量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MAF:3组治疗前后MAF比较,时间效应、组别效应、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训组和联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MAF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联合组和视训组治疗后1、3、6个月MAF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1、3、6个月MAF均高于视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3、6个月MAF增长量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视训组和联合组治疗后1、3、6个月MAF增长量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1、3、6个月MAF增长量高于视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视觉训练的综合疗法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和延缓AL增长,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调节功能,综合疗法起效更快,控制效果更好。

    2025年08期 v.35 716-72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临床经验

  • 揿针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目劄的临床研究

    李琦;孙雅君;马鹏飞;程娟;

    目的 观察揿针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目劄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11月—2024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中医眼科就诊的肝虚脾旺证小儿目劄患儿94例(188只眼),随机分成揿针组(A组)、耳穴埋豆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最终纳入3组各30例(60只眼)。分别予揿针、耳穴埋豆和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均观察14 d,3个月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 d记录3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目劄次数、目劄发作频率、目劄发作强度、伴随症状),并评定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1)YGTSS评分:3组治疗前目劄次数评分、目劄发作频率评分、目劄发作强度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C组目劄次数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3组余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3组发作强度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目劄次数评分、发作频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3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治疗后7 d,A组各项评分均低于C组,B组发作强度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A组各项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伴随症状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A组总有效率为93.33%,B组总有效率为76.67%,C组总有效率为63.33%。3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0,P=0.010)。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0,P=0.001);B组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复发率:A组复发率为7.14%,B组复发率为17.39%,C组复发率为47.36%。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44)。A组复发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4,P=0.020);B组分别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评价:A组有1例患儿耳穴揿针中因过度刺激出现疼痛,予取掉揿针后自行缓解。余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揿针治疗小儿目劄临床疗效好,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操作简捷、患儿容易接受等优点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8期 v.35 723-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数据挖掘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家专利库中外敷中药治疗近视的用药规律

    黄一择;周日龙;肖艳萍;李丽;亢一卜;廖良;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家专利库中外敷中药治疗近视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外敷中药治疗近视的相关专利,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将筛选得到的外敷中药专利复方整理并录入Excel软件中进行整理及规范,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对提升度>1的药物组合建立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图,并对支持度进行排序。采用SPSS 20.0软件对频次≥35次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纳入治疗近视的外敷中药复方专利243项,涉及中药441味,累计频次3,124次。(2)用药频次:用药频次≥30次的高频中药有27味,排名前5位的为菊花(148次,4.74%)、决明子(134次,4.29%)、枸杞子(93次,2.97%)、冰片(87次,2.78%)、当归(80次,2.56%)。(3)性味归经:四气以寒性药最多,共709次(22.70%);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共811次(25.96%);归经以归肝经最多,共1,092次(35.00%)。(4)功效:用药频次≥10次的中药以功效分类,排名前5位的为补虚药(17味,22.67%)、清热药(16味,21.33%)、解表药(15味,20.00%)、活血化瘀药(8味,10.67%)、平肝熄风药(4味,5.33%)。(5)关联规则:二、三、四味药物组合关联度最高的分别为决明子-菊花、菊花-枸杞子-决明子、枸杞子-薄荷-决明子-菊花。(6)聚类分析:可将药物聚为3类,第Ⅰ类功效为疏肝解郁、清肝明目;第Ⅱ类功效为补肾养肝、行气活血;第Ⅲ类功效为益气养心、定志益智。结论 治疗近视的外敷中药国家专利用药多以清肝明目、补肾养肝、安神益智为法,核心药物包括菊花、决明子、枸杞子、冰片、川芎、当归、薄荷等。

    2025年08期 v.35 730-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传承与发扬

  • 韦企平治疗儿童颅咽管瘤致视神经病变的临证思路

    赵朔;苏艳;雷锟;闫晓玲;周剑;朱晓博;李蕴芝;杨昌璐;文艳娇;朱佳美;张晋豫;韦企平;

    儿童颅咽管瘤导致的视神经病变临床上属难治之症,中医治疗在此有独特优势。颅咽管瘤作为儿童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常导致视神经病变,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且术后易出现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韦企平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拓展四诊,结合患儿体质进行论治,并对患儿进行精准辨证。其认为该病病机复杂,与胎禀不足、肾精亏虚、脾失健运、气机郁滞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上,明分期、重辨证、调气机、补五脏、散瘀结,和阴阳;采用“青盲一号方”化裁联合“韦氏三联九针”法,注重调节患儿整体状态,改善视功能。通过临床案例展示了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为治疗此类难治性眼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5年08期 v.35 736-74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 庞寿增“目病多郁”论治干眼取穴、用药经验

    张栋;解世朋;刘艳华;庞寿增;

    干眼是多因素引起泪膜稳定性差,眼表周围微环境平衡被破坏,造成眼表炎性反应、组织受损以及神经失常,眼部感觉异常。现代医学对干眼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采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以缓解症状,受药物制剂等因素的影响远期效果不佳。中医药具有治疗价格低廉,治疗手段多样,内服外治相结合的特点,治疗该病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庞寿增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肝气郁结,湿浊阻胃,肝脾肾三脏失调引起目睛失养,热邪灼伤目睛是引起干眼的主要机制。在庞氏眼科“目病多郁”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其将脏腑病机融入其中,结合独特的外治疗法,在干眼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将探讨庞寿增对于干眼的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35 742-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学术探讨

  • 基于“人体圆运动”理论初探归芍地黄汤治疗肝肾两虚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许颉萌;曹明芳;李婧;

    “人体圆运动”理论顺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以河图象数为基,五行升降沉浮为要形,气、血、津液随圆转而生,揭示了人体脏腑的生理特点、病理剖析与疾病证治规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指眼外观正常但眼底黄斑区发生病变的致盲性疾病,肝肾两虚型最多见,该病主要因年老所致,吸烟、环境、遗传等因素亦可影响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医治疗中,善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处以方药改善症状,不仅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眼部情况及全身气机运行,运用理法方药的同时,也要求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本文从“人体圆运动”的角度分析肝肾两虚型wAMD的病因病机,探讨归芍地黄汤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wAMD的组方优势与应用原理,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理法方药的辨证思路。

    2025年08期 v.35 747-750+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 过敏性结膜炎的春季易感性与肝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探讨

    张帆;梁凤鸣;王泓午;袁卫玲;

    过敏性结膜炎(AC)作为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春季高发,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从五脏论,眼部疾患与肝功能失调有关;从四时论,春季是AC高发之季。故AC发病与肝功能关系紧密,符合中医“肝应春”理论。本文基于“肝开窍于目”和“肝应春”理论,从“经络”“脏腑功能”2个方面论证肝与AC之间相关性,从“肝气之势”“肝气之位”2个角度探讨中医肝功能在春季不同节气的变化,及其与AC发病之间的病因病机关系。针对AC春季高发的特点,提出从春季调肝的角度,通过对肝气动态趋势和动态位置的精准把握,对AC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将“脏腑学说”与时间医学理论融入临床防治之中,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角度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5年08期 v.35 751-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海派中医眼科——“姚氏眼科”学术经验探讨

    王蕾蕾;童晓维;邹月兰;刘红娣;黄建南;

    “姚氏眼科”是由姚和清先生开创,是三大海派中医眼科流派之一。本文主要整理“姚氏眼科”思想及学术经验,以促进中医眼科学术流派的传承和发展为目的。“姚氏眼科”认为,眼部疾病的论治须在整体观念的思想指导下,运用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和眼科五轮八廓等学说,结合生理病理进行综合分析,善于采用针药并用、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来治疗眼病。本研究介绍了眼底出血、葡萄膜炎(含小柳原田综合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流泪、眼睑痉挛、匐行性角膜溃疡、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代表性疾病的辨证思路、治则、治法等内容,旨在为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025年08期 v.35 756-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基于“气脉常通”理论从调气活血和营法论治PDR玻璃体切割术后

    吕玉欣;严京;刘思言;吴琦;易爽爽;吴正正;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视力。中医学将该病分属于“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消渴目病”等内障眼病范畴。本文以“气脉常通”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该理论及其与PDR术后病理特点关系的阐述,论证了气脉调平承制在PDR术后调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基于PDR术后“气脉不通”可导致的“闭塞”“失约”“病水”等眼底微血管病理表现,吴正正结合全身辨证与眼底微观辨证,提出了以“调气活血和营”法为纲,以除风益损汤为基础加减,来治疗PDR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调平气机升降,又理气血和营卫,从而达到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2025年08期 v.35 761-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基于“阴火理论”从脾胃论治干眼

    钟缘;吕怡;汤钰;彭清华;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的慢性眼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干涩、烧灼感、畏光、异物感、疼痛及视觉功能障碍等多种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角膜损伤甚至视力损害。中医多从肺阴亏虚、肝肾阴虚、肝经郁热辨治,主从脾胃论治的观点较少。“阴火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笔者以“阴火理论”为基础,结合《审视瑶函》相关论述,试以脾胃为核心论治干眼,认为干眼以脾胃虚损,元气不足为发病之本,阳气下陷,阴火上冲为病进之标,提出“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润目窍”的治疗总则,并针对阴火不同表现形式如虚火、郁火或相火,分别处以甘温除热之调中益气汤、风药通郁之升阳散火汤以及滋肾益水之滋肾丸或补肾丸治疗,以期为干眼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8期 v.35 767-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综述

  • 干眼眼表疼痛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琬玉;俞莹;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干眼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干眼临床多表现为眼干涩、异物感、灼烧感、眼部疼痛及视物疲劳等。进入后期阶段,干眼患者常常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眼部疼痛症状,甚至有时疼痛感会超过干涩感,这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社会生活带来了显著的负担。本文分别从中、西医角度针对干眼眼表疼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其中西医学认为,干眼疼痛的发生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神经传导、中枢和外周致敏以及心理健康等因素;而中医学则认为,脏腑、经络失调导致气血精华无法有效濡养眼珠,进而引发眼干及疼痛症状。治疗方面,除人工泪液和口服止痛药等临床常规疗法外,还可以应用中医针刺疗法、角膜神经移植手术、经皮电刺激、绷带镜、行为认知疗法及生活干预等其他具有潜力的治疗手段,这为干眼眼表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025年08期 v.35 773-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 睑板腺按摩及其联合疗法治疗干眼的研究进展

    杨晓冰;洪艳燕;韩斯璇;柳启迪;王蓓蓓;王思懿;

    干眼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年轻化和易反复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睑板腺按摩是干眼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优势。本文对睑板腺按摩治疗干眼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逐一综述,发现睑板腺按摩联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睑板腺按摩,且在抑制眼表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干眼症状与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明显。但现有研究多为临床研究,睑板腺按摩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操作规范尚缺乏相关指南。未来可以针对以上几点进行深入研究,为睑板腺按摩治疗干眼标准化建设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2025年08期 v.35 779-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护理天地

  • 全息经络刮痧疗法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谢荣桂;唐明明;邓贵玉;张湘晖;裴景茹;赵鸿;

    目的 观察全息经络刮痧疗法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4年1月—2024年7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干眼患者66例(66只眼),证属肺阴不足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观察组32例(32只眼),对照组31例(31只眼)。对照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全息经络刮痧疗法,治疗时间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受试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记录数据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1)BUT:2组治疗后BU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观察组)=8.668、t对照组=4.739,均P=0.000)。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BU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P=0.006)。(2)SⅠT:观察组治疗后SⅠT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9,P=0.000),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SⅠ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1,P=0.000)。(3)FL评分:2组治疗后F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观察组)=-4.961、t_(对照组)=-3.724,均P=0.000)。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F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4,P=0.015)。(4)OSDI评分:2组治疗后OS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观察组)=-18.930、t_(对照组)=-7.771,均P=0.000)。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P=0.006)。(5)中医症候积分: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观察组)=-12.070、t_(对照组)=-7.532,均P=0.000)。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4,P=0.004)。(6)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8,P=0.033)。(7)不良反应:2组患者观察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全息经络刮痧疗法联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的疗效优于单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可缓解干眼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泪液分泌,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可应用于临床推广。

    2025年08期 v.35 784-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医史文献

  •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眼科文献特点浅析

    王琼;张仁;

    中医眼科学在我国近代史中的发展相对缓慢,但仍取得了一定成就。除了一些眼科专著问世外,还出现了期刊文献这一新的文献类型。通过检索《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丛书中的文献资料,发现其中涉及眼科的文献超过200篇,大致可分为以下8种类型:眼科基础研究、眼病医案、眼科中医理论探讨、眼病治法、眼科方药、眼科专著专论、眼保健与眼病预防、眼病问答与眼科新闻。这些文章的主题多样,体裁各异,但无不体现着时代的烙印,彰显民国特色,是当时医家努力钻研的印证和临证经验的结晶。本文通过研究期刊文献,探讨近代中医眼科学的独特发展轨迹,梳理和总结其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与脉络,进而为推动现代中医眼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8期 v.35 790-794+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调查研究

  • 基于北京市3,515例小学生屈光状态从运气角度探讨近视禀赋特征及防控策略

    倘孟莹;张利霞;王晓静;张丽霞;孙志超;陈爽;蒋飘;

    目的 探析2023学年北京市某小学3,515例学生先天运气学禀赋特点,并基于运气学特点探讨本病的防控策略。方法 选择北京市某小学2023学年1~6年级的3,515例学生,于2023年4月10日进行视力筛查,并采集其性别、出生日期信息,根据等效球镜(SE)度数分为筛查性近视组(1,898例)和非近视组(1,617例)。将筛查学生的出生日期转化为干支纪年。以大寒节为起运时间,建立干支运气转化的模型,比较2组差异。结果 (1)性别:筛查性近视组女性比例高于非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35,P=0.000)。(2)天干:筛查性近视组壬年出生人数最多、乙年最少,非近视组甲年出生人数最多、己年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361,P=0.000)。(3)岁运:筛查性近视组木运年出生人数最多、火运年最少,非近视组土运年出生人数最多、水运年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98,P=0.000)。(4)主气:筛查性近视组厥阴风木主气出生人数最多、阳明燥金最少,非近视组少阳相火主气出生人数最多、厥阴风木最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客气:筛查性近视组阳明燥金客气出生人数最多、少阴君火最少,非近视组少阴君火客气出生人数最多、太阳寒水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47,P=0.000)。(6)司天之气-在泉之气:筛查性近视组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出生人数最多、太阴湿土-太阳寒水最少,非近视组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出生人数最多、少阳相火-厥阴风木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170,P=0.000)。结论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的先天禀赋多倾向于木、土因素,在体合肝、脾两脏,可以柔肝养血、健脾益气为主指导防控策略,建立以治未病思想、整体观念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

    2025年08期 v.35 795-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 下载本期数据